最新消息
親子文章分享-培養孩子自主學習
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?
家長必讀的四大引導秘訣
文/鄭翔好諮商心理師(旭立心理諮商中心)
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懂得自我管理,並且發展出自主學習的能力。
然而這樣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的,必須透過家長的陪伴和引導,容許孩子從犯錯中學習,才能逐漸建立起來。
逐步培養孩子的自主與負責
還記得孩子第一次學著自己穿鞋,或者試著整理書包的樣子嗎?
這些微小的瑣事,其實就是孩子自主性和責任感的起點。當孩子進入小學以後,
家長可能會忘記,除了學習的成績之外,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養成學業所需要的自主與負責、探索與規劃、失敗中成長以及自我鼓勵的能力。
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,我深刻體會到,陪伴孩子學會自主與規劃的歷程充滿挑戰,但也收穫滿滿。以下來分享我的故事。
1. 培養自主與負責的能力
家中兩個兒子從大班開始上幼兒園,在正式上學前,他們已經在家庭生活中練習基本的自理能力,例如:自己吃飯、穿衣、脫衣、穿鞋襪,並且能夠使用站立式小便桶與蹲式馬桶。這些看似簡單的日常任務,對孩子來說,都是自主性和責任感的初步訓練,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。
隨著孩子升上小學,父母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,開始逐步訓練孩子獨立面對學校的要求,並鼓勵他們承擔更多的責任。
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,我深刻體會到,陪伴孩子學會自主與規劃的歷程充滿挑戰,但也收穫滿滿。以下來分享我的故事。
1. 培養自主與負責的能力
家中兩個兒子從大班開始上幼兒園,在正式上學前,他們已經在家庭生活中練習基本的自理能力,例如:自己吃飯、穿衣、脫衣、穿鞋襪,並且能夠使用站立式小便桶與蹲式馬桶。這些看似簡單的日常任務,對孩子來說,都是自主性和責任感的初步訓練,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。
隨著孩子升上小學,父母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,開始逐步訓練孩子獨立面對學校的要求,並鼓勵他們承擔更多的責任。
例如,他們已經能夠自己完成以下任務:一起走路上下學、完成學校作業並交給媽媽檢查、清洗餐盒與水壺、收衣服、摺衣服,準備好上學所需的書包與用品。
這些小小的日常任務讓他們逐漸學會獨立,並且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。
這些小小的日常任務讓他們逐漸學會獨立,並且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。
兩個孩子現在能夠自己負責按時上學,我不再需要擔心他們是否會遲到,如果發生遲到的情況,老師會進行登記,孩子們也會相互提醒,要求彼此按時準備好。
這樣的自主性不僅讓我減輕了接送的負擔,還讓我們家避免了因起床或準備上學而引發「晨間爭吵」。
2. 學習方式的探索與規劃
除了生活中責任感的訓練,我很重視孩子學業上自主能力的培養,這樣的能力很難透過課後班或補習班來達成,而是要靠父母陪伴他們一起探索適合的學習方式。
2. 學習方式的探索與規劃
除了生活中責任感的訓練,我很重視孩子學業上自主能力的培養,這樣的能力很難透過課後班或補習班來達成,而是要靠父母陪伴他們一起探索適合的學習方式。
3. 失誤中的學習與成長
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,失敗是不可避免的,但重要的是如何面對失敗,並從中獲得成長進步。
當孩子在考試中失誤時,我會鼓勵他們思考可以怎麼調整,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4. 儀式感與自我鼓勵
在學習過程中,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創造一些小儀式來鼓勵自己。弟弟在三年級時,因為老師給他大量的國語作業,讓他對這些作業感到抗拒。
4. 儀式感與自我鼓勵
在學習過程中,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創造一些小儀式來鼓勵自己。弟弟在三年級時,因為老師給他大量的國語作業,讓他對這些作業感到抗拒。
一天,他決定為自己做了一條「精神標語頭巾」,並在寫作業時戴上它,我忍不住問他這樣做的原因,弟弟認真地回答說:「這是心理作用,能鼓勵我,讓我更專心。」
這種儀式感的行為確實讓弟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專注,並且顯著提升了他的學習效率。
這種儀式感的行為確實讓弟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專注,並且顯著提升了他的學習效率。
從原本晚上九點半才能完成作業,到現在可以提前在八點甚至七點前完成。
每當看到弟弟戴著自製頭巾認真完成作業,我總是感到非常有趣。
我也在「親子愛的存款」時光中回饋他:「媽媽很欣賞你能夠找到自我鼓勵的方法,當你專注的時候,就能夠有效率地完成任務,這是你辦得到的!」
結語
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耐心引導,孩子們逐步學習如何承擔責任並規劃自己的學習,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與方式。看著孩子嘗試錯誤的過程,雖然對家長很不容易,但還是鼓勵大家要放寬心,將眼光放在長遠的未來。唯有讓孩子們為自己的學習過程負責,而不是透過家長督促規劃,他們才能真正培養出自主性與責任感。
結語
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耐心引導,孩子們逐步學習如何承擔責任並規劃自己的學習,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與方式。看著孩子嘗試錯誤的過程,雖然對家長很不容易,但還是鼓勵大家要放寬心,將眼光放在長遠的未來。唯有讓孩子們為自己的學習過程負責,而不是透過家長督促規劃,他們才能真正培養出自主性與責任感。
文章轉載自信誼好好育兒